一、“坐不住” 的烦恼日常
苏州某小学五年级的小萱(化名),是老师办公室的 “常客”。课堂上,别的同学都在认真听讲做笔记,她却偷偷在课本上涂鸦,把铅笔咬得凹凸不平;老师讲课声一停,她就开始东张西望,和前后桌交头接耳。写作业时更是让人头疼,写几个字就要玩会儿橡皮,要么就盯着窗外发呆,原本 40 分钟的作业,经常写到晚上九十点还没完成。作业本上满是大片空白和潦草的字迹,考试成绩也总是在及格线边缘徘徊,老师无奈地说:“小萱上课太不专心,知识点根本没听进去。” 妈妈检查作业时,常常气得直掉眼泪,小萱自己也越来越抗拒学习,一提写作业就满脸不耐烦。
二、求医路上遇 “救星”
看着孩子对学习越来越抵触,成绩也毫无起色,小萱妈妈心急如焚。在四处打听和家长群的交流中,得知南京妇儿康儿童医院的郭主任在改善孩子注意力方面口碑极佳。抱着最后的希望,小萱妈妈带着孩子从苏州赶到南京。郭主任耐心地听小萱妈妈讲述孩子的种种问题,随后对小萱进行了细致的检查,通过专业的注意力测评、脑功能检测等,发现小萱大脑前额叶发育相对迟缓,导致注意力难以集中,同时频繁被批评也让她产生了厌学情绪。
专业测评,精准定位问题
郭主任运用多种权威测评工具,从不同维度评估小萱的注意力状况,就像给小萱的注意力系统做了一次全面 “体检”,准确找出问题根源。
耐心沟通,了解真实想法
郭主任蹲下身子,用温和的语气和小萱聊天,像朋友一样拉近与她的距离,慢慢引导小萱说出在学校和学习中的感受,了解她内心真实的想法。
三、定制 “专注力提升计划”
针对小萱的情况,郭主任制定了一套科学又有趣的综合干预方案:
医学干预:唤醒大脑活力
采用先进的经颅磁刺激治疗,刺激小萱大脑中与注意力相关的区域,增强神经调节功能;搭配营养神经的药物,为大脑发育提供支持,就像给小萱的大脑 “充充电”,让它能更好地运转。
趣味训练:在游戏中成长
在训练室里,治疗师带着小萱玩 “数字连连看”“听觉大侦探” 等游戏。比如 “数字连连看”,在一张大纸上随机分布着许多数字,小萱需要在规定时间内按照顺序快速找出数字并连接起来,锻炼她的视觉专注力;“听觉大侦探” 则是播放一段包含多种声音的音频,小萱要仔细分辨并说出听到的声音,提升听觉专注力。每次完成游戏,小萱都兴奋不已,完全没意识到自己是在进行训练。
家庭协作:营造专注氛围
郭主任给小萱妈妈支了不少招。在家中,为小萱打造一个简洁安静的学习角,学习桌上只摆放当天要用的书本和文具;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,每学习 20 分钟就休息 5 分钟,劳逸结合。妈妈还准备了一本 “进步本”,只要小萱在学习中表现出专注,就记录下来,积累到一定次数就满足小萱一个小愿望,比如去游乐园玩一次。
心理疏导:重建学习信心
郭主任经常鼓励小萱:“你特别聪明,只要把注意力集中起来,肯定能学得特别好!” 还引导小萱正确看待自己的不足,帮助她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,让小萱明白自己是可以通过努力变得更好的。
四、破茧成蝶,见证蜕变
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和训练,小萱仿佛变了个人。课堂上,她坐得端端正正,眼神紧紧跟着老师,还会积极举手回答问题;写作业时不再磨蹭,能够专心致志地完成,字迹也工整了许多。老师惊喜地发现小萱的变化,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她,这让小萱开心得不得了。
三个月后的期末考试,小萱的成绩有了大幅提升,语文数学都考到了八十多分。拿着成绩单,小萱激动地对郭主任说:“谢谢您,郭爷爷!现在我觉得学习可有意思了,我以后还要考更好的成绩!” 小萱妈妈看着自信开朗的女儿:“真的太感谢郭主任了,是您让孩子找回了学习的乐趣和自信!” 小萱的蜕变,不仅改变了她自己的学习状态,也为无数为孩子注意力问题发愁的家长带来了希望。
郭小州 /教授/儿科名医
特聘上海著名中医儿科专家
师从任应秋、刘渡舟等著名中医大师
从事儿科临床工作近40年
中华中医药协会儿科分会委员
上海市优秀医疗卫生工作者
责任编辑:kj005